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二区三区

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團隊 > 離退休專家 > 張宏明
張宏明
文章來源:張宏明    日期:2009-05-22
】【打印 關閉

 

   名:張宏明  

研究領域:非洲政治、非洲國際關系  

所在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學術兼職:中國亞非學會會長、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副會長、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顧問、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xié)會理事。  

   稱:研究員  

教學職務: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位:法學碩士  

   

聯(lián)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國家體育場北路1號郵政編碼:100101

    真:010-87421046

郵件地址:zhanghm@cass.org.cn  

   

個人簡介  

※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5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同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工作至今。1983年至1984年在外交學院進修國際關系課程;1985年至1988年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并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至1989年赴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黑非洲基礎研究所”進修。1991年至1993年借調外交部中國駐幾內亞使館調研室工作。1993年升副研究員。1995年至1998年借調外交部中國駐貝寧使館調研室工作。1998年晉升研究員。2000年赴法國波爾多“黑非洲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2000年任非洲研究室主任,2003年10月任副所長。  

※  學術研究  

工作初期被安排從事法非關系研究,師從于前中國駐法國巴黎總領事館任副領事胡有萼研究員。1988年至1989年,赴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經濟、法律學院及“黑非洲基礎研究所”進修,其前身是由法國學者泰奧多爾?莫諾教授于1938年創(chuàng)立的“法國黑非洲研究所”。研究所系非洲歷史、文明研究重鎮(zhèn),匯集了諸多非洲著名學者。此次進修,使我對非洲文化、思想萌生了興趣,我后來發(fā)表的涉及非洲哲學、宗教、文化、思想的論文,以及2008年出版的專著《近代非洲思想經緯》,便源于這一時期的積淀。另則,此次赴塞進修適逢冷戰(zhàn)終結、非洲政治民主化浪潮方興未艾之時,這使我有幸可以透過塞政情演化感知非洲國家政治變革的脈動。其間,基于研究工作的連續(xù)性,我雖然發(fā)表了多篇涉及法非關系和非洲法郎區(qū)方面的論文;不過,我的研究取向已開始轉向非洲政治、文化研究。  

“地區(qū)研究”既要有學科背景、國別根基,也要具備大局觀念、問題意識和敏銳的反應能力。1991年至1993年赴中國駐幾內亞使館工作的經歷對我日后的科研工作大有益處。使館本部研究室的工作是分析、研判駐在國的政情走勢,在當時主要是跟蹤幾政治民主化進程。基于分析駐在國政情的需要,我開始通過“解剖麻雀”關注非洲的政治體制、經濟狀況、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tǒng),這為我日后從多視角研究非洲政治發(fā)展問題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回到研究所后,我將主要精力投入非洲政治發(fā)展研究。這種從書齋的純學術研究到“感知”的工作一線,再從實踐到理論的“輪回”,使我再回到文案工作時有一種“言之有物”的感覺。  

1995年至1998年,我在中國駐貝寧使館工作之余完成了《多維視野中的非洲政治發(fā)展》一書的初稿。在非洲做科研有許多便利:一是可以借助各種關系查閱、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二是可以實地感知非洲社會政治生活,淘到所需的“活材料”;三是可以就研究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面對面地求教于非洲友人;此外,還可以透過中國與駐在國關系的變化,感知中非關系的脈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已經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在加大對非工作的力度:一是國內來考察的團組及經商的人員在增多;二是除了經商處外,使館本部調研室也奉命加大了對駐在國經濟形勢調研。我對中非關系的研究也是在這一時期入手的。  

學者有機會還是應多在學術機構與職能部門之間的“游走”,這種中國式的“旋轉門”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均大有裨益。回到研究所工作的次年,適逢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大型系列叢書列國志項目,由于在貝寧的工作經歷,我承擔了《貝寧》卷的撰稿任務,歷時兩年完成。列國志看似簡單易寫,其實不然,它不僅五臟俱全,而且需要有實地經歷和體驗。關于后者,我在2000年赴法國波爾多“黑非洲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時深有感觸。據(jù)法國學者介紹,法國版“非洲列國志”國別卷作者的擇定,其中的條件之一便是要有長期在該國的工作經歷并且要時常赴該國做一段時期的研究。尤為重要的是,“地區(qū)研究”一定要有國別基礎,國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規(guī)范,即便是從事宏觀問題研究和綜合研究的學者也大都有國別研究做根基。非洲各國的情況雖然千差萬別,但亦存在諸多共性的東西,解刨一個麻雀可起到以小見大之功效。  

列國志《貝寧》卷脫稿后,我著手非洲思想研究,這一方面是為了繼續(xù)在“黑非洲基礎研究所”進修時的工作,同時也是我個人的興趣所在。初衷是梳理20世紀非洲文化名人的思想,但由于“追朔歷史”之故,《近代非洲思想經緯——18、19世紀非洲知識分子思想研究》一書率先于2008年出版。《20世紀非洲知識分子思想研究》的書稿已完成大部,后因主持院重大課題《當代非洲政治中的民族與宗教問題研究》而被擱置。2000“論壇”機制啟動后,隨著中非關系的發(fā)展特別是國內對非洲需求的增加,我承接了外交部、商務部等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多項委托課題。其間,我作為學術帶頭人,主持完成中國社會科學為期五年的《“非洲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并順利通過院科研局的驗收。2011年,我主持的院重大課題《當代非洲政治中的宗教問題研究》通過結項并獲得優(yōu)秀等級。由于出版社希望拆分成3卷出版,加之,院里啟動創(chuàng)新工程,充實、修改工作受到影響。2017年,非洲宗教問題研究會同非洲民族問題研究業(yè)已納入我主持的院“登峰戰(zhàn)略”重大學科建設。  

2012年1月由我任首席研究員的《中國對非關系的國際戰(zhàn)略研究》,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與非洲關系學科”的4個“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之一,獲準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工程”。該項目兼具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的雙重職能;但側重點是在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應用對策研究。作為首席研究員,我負責項目論證、申請及科研活動的籌劃、組織、實施工作。該項目首先立足于中國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同時注重非洲國家的實際需求,并兼顧國際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旨在回應中非關系發(fā)展在國際體系層次面臨的各種重大問題。該項目第一期(2012-2016)已經完成,最終成果順利通過驗收并獲得優(yōu)秀等級。該項目由國別研究和綜合研究兩部分構成,反映在最終成果方面,前者為學術專著:《大國對非洲政策及其與中國在非洲關系研究》(約70萬字);后者系研究報告:《中國對非洲關系的國際戰(zhàn)略研究》(約15萬字),在項目組全體成員的努力下,該項目的修改、完善工作于2017年底完成。  

※  治學經驗  

我從1982年進入研究所工作,從事非洲問題研究至今已逾35年,深深感悟到,要做好非洲問題研究,需要具備非洲經歷、中國立場和國際視野。目前可謂是建國以來非洲問題研究的最好時期,不過,時下國內非洲問題研究也應注意一些問題:  

    其一,非洲問題研究涉及諸多學科門類、專業(yè)領域和研究主題,應根據(jù)本人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有所為有所不為,在特定的時期內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科定位,并專注于某一領域甚或專題的研究。  

    其二,非洲各國的情況雖然千差萬別,但亦存在諸多共性的東西,是故,作為“地區(qū)研究”,從事非洲問題研究的學者一定要有國別基礎,即便是從事宏觀或綜合研究的學者也要都有國別研究做根基。  

    其三,非洲問題紛繁復雜,單一學科或視角難以解析,要想透徹地了解研究對象,必須在“雙定”前提下,善于從社會科學相關學科中吸收概念和方法,從多學科、跨學科的多維視野去觀察、分析研究對象。  

    其四,非洲國家眾多,各國國情各異,從事非洲問題研究,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則,要處理好“樹木”與“森林”之間的關系,既要注重個案分析,也要進行綜合歸納,切忌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其五,根據(jù)中央對社科院的定位,學者必須兼顧好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之間的關系,但作為學術型智庫,研究所的應用對策研究要與實際部門有所區(qū)隔,應以基礎研究為依托開展對策研究。  

    其六,關注現(xiàn)實問題是中國非洲問題研究的傳統(tǒng)與特色,但即便是現(xiàn)實問題研究也必須構筑在系統(tǒng)研究基礎上,唯有“吃透”研究對象,方能達到基礎理論研究“立得住”,應用對策研究“用得上”之目的。  

    其七,處理好學術研究與滿足官方需求及服務實際部門之間“度”的關系,委托課題要接,否則,搭不上“脈”,應用對策研究就會“不對路”;但如果過度了,又會弱化基礎研究,對策研究亦難以為繼。  

    其八,智庫研究不同于學術研究,智庫學者除了要有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問題意識,還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非洲經歷、中國知識、戰(zhàn)略思維和快速反應能力,尤為重要的是必須站在國家的立場,恪守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  

※ 學術交流:  

1988年至1989年,赴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及“黑非洲基礎研究所”進修;2000年赴法國波爾多“黑非洲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訪問20多個非洲國家。  

※  教學工作:  

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培養(yǎng)了多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此外,還為研究生開設了專業(yè)課《非洲政治發(fā)展》,并多次參與研究生考試出題、閱卷、面試、錄取,以及論文的審閱、答辯工作。2014年擔任博士后合作導師。  

※  所獲獎項:  

5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1項成果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年度創(chuàng)重大科研成果,此外,有7項成果獲得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獎。  

1.《多維視野中的非洲政治發(fā)展》(專著)于2002年9月獲得第四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非洲近代思想經緯——18、19世紀非洲知識分子思想研究》(專著)于2014年1月獲得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3.《非洲發(fā)展問題的文化反思》(論文)于2004年9月獲得第五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4.《非洲傳統(tǒng)時間觀念》(論文)于2007年4月獲得第六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5.《弗羅貝紐斯的非洲學觀點對桑戈爾黑人精神學說的影響》(論文)于2011年1月獲得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6.《中國在非洲的國際處境及其演化趨勢》(研究報告、獨著)于2015年1月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年度19項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成果之一)。  

    200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學術成果  

※ 著作  

——《多維視野中的非洲政治發(fā)展》(獨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年。  

——《非洲近代思想經緯——18、19世紀非洲知識分子思想研究》(獨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貝寧》(獨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與非洲經貿合作研究》(主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 China-Africa Relations: Review and Analysis(Chief Editor),Paths International Ltd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2014.       

※  皮書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2)新世紀中非合作關系的回顧與展望》(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2年。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3)中國與非洲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機遇與路徑》(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年。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4)大國對非政策動向與中非關系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主編),北京,40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7月。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5)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建設:成效、問題與出路》(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年。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6)中國企業(yè)在非洲:成效、問題與對策》(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8月。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7)非洲工業(yè)化與中國在非洲產業(yè)園區(qū)建設》(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7月。  

——《非洲發(fā)展報告(2018)非洲形勢:新情況、新特點和新趨勢》(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7月。  

※  論文  

l  非洲政治:  

——《非洲地緣政治的歷史軌跡、重大重組和發(fā)展趨勢》,張宏明主編《非洲發(fā)展報告(2018)非洲形勢:新情況、新特點和新趨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7月。  

——《關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走勢的研判》,《西亞非洲》,2011年第6期。  

——《政治民主化后非洲內政外交的變化》,《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  

——《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政治民主化進程評估》,《中國與非洲》,1999年第12期。  

——《部族主義因素對黑非洲國家政治發(fā)展的影響》,《亞非發(fā)展研究》,1999年第6期。  

——《對黑非洲政治發(fā)展問題的若干看法》,《西亞非洲》,1999年第1期。  

——《部族主義因素對黑非洲國家政體模式取向的影響》,《西亞非洲》,1998年第5期。  

——《部族主義因素對黑非洲民族國家建設的影響》,《西亞非洲》,1998年第4期。  

——《“貝寧模式”成敗辨析》,《亞非縱橫》,1998年第3期。  

——《黑非洲國家部族問題和部族主義的歷史淵源》,《西亞非洲》,1995年第5期。  

——《對黑非洲國家政治民主化問題的理論思考》,《西亞非洲》,1995年第1期。  

——《黑非洲傳統(tǒng)文化與政治發(fā)展》,《中國與非洲》,1994年第8期。  

l  非洲國際關系:  

——《中國在非洲經略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構想》,《西亞非洲》,2018年第5期。  

——《中非關系快速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與成功經驗》,《當代世界》2018年第7期。  

——《論壇機制助推中非合作關系轉型升級》,《當代世界》2018年第2期。  

——《中國對非洲戰(zhàn)略運籌研究》,《西亞非洲》,2017年第5期。  

——《法國開拓非洲市場的成就、動因和前景》,《國際經濟合作》,2017年第6期。  

——《中國在非洲利益層次分析》,《西亞非洲》,2016年第4期。  

——《中國非洲問題的“智庫研究”:歷程、成效和問題》,《西亞非洲》,2015年第3期,第119-159頁。  

——《中非關系中的智庫軟實力建設:作用、問題與出路》,《非洲發(fā)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年9月。  

——《如何辯證地看待中國在非洲的國際處境——兼論中國何以在大國在非洲新一輪競爭中贏得“戰(zhàn)略主動”》,2萬字,《西亞非洲》,2014年第4期。  

——《大國戰(zhàn)略關系視角下的中國與非洲》,1萬字,《學術前沿》半月刊,2014年7月(下)。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s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Africa, and the Best Strategies for China ,in Chief Editor: Zhang Hongming,China-Africa Relations: Review and Analysis (Volume 1),Paths International Ltd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2014.  

——《中國在非洲的國際處境及其演化趨勢》,3萬字,《非洲發(fā)展報告(2013-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8月出版。  

——《中國對非洲合作政策的分期、內涵與效果評估》,《新戰(zhàn)略研究》,2013年第1期。  

——《中國對非洲合作政策的傳承、內涵與效果》,楊立華主編《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發(fā)展總體戰(zhàn)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中非政治互信在價值層面互動所面臨的困局與破解思路》,《非洲發(fā)展報告(2012-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年。  

——《中非關系的發(fā)展環(huán)境與發(fā)展思路》(約2.8萬字),張宏明主編:《非洲發(fā)展報告(2011-201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7月。  

——《非洲人對中非關系的看法》,張?zhí)N玲主編:《中國與世界:新變化、新認識與新定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西方與中國在非洲利益沖突與中國的應對策略》,《西亞非洲》,2010年第7期。  

——《關于建構和諧中非關系的思考》,《非洲研究》,2010年第1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中國與非洲經貿關系的發(fā)展與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張?zhí)N嶺主編:《中國對外關系:回顧與思考(1949-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非洲的發(fā)展與構建和諧中非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張?zhí)N嶺主編:《構建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非洲政治民主化對中非關系的影響》,楊光主編:《中東非洲發(fā)展報告(2006-2007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非合作:是新殖民主義還是平等互利》,《學習月刊》,2006年第12期(上)。  

——《中國對非援助政策的沿革及其在中非關系中的作用——兼論中國對非援助的政策效應》, 《亞非縱橫》,2006年第4期。  

——《中國對非經濟政策的回顧與思考》,《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2006年第3期。  

——A Politica Chinesa na Africa, in Abrindo os Olhos para a China, Centro de Estudos Afro-Asiaticos, Rio de Janeiro, 2004, P.233-296.(《中國對非政策》,文載巴西門德斯大學亞非研究中心編《放眼中國》,里約熱內盧,2004年)。  

——Sino-African Political Co-opera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in Africa Insight, june 2001.  

——《面向21世紀的中非政治合作》,《西亞非洲》, 2000年第5期。  

——《非洲與法國的關系》,葛佶主編《簡明非洲百科全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L’évolution du commerce entre la Chine et l’Afrique(1950-1998),Marchés Tropicaux et méditerranéens,3 decembre 1999。——《中非貿易發(fā)展的軌跡》,法國《熱帶地中海市場》周刊,1999年12月5日號。  

——《西方大國緣何調整對非政策》,《中國與非洲》, 1999年第11期。  

——《西方調整對非政策的動因、內涵及其效應分析》,《亞非動態(tài)》,1999年第3期。  

——《國際格局變化中的法國對非政策》,《中國與非洲》, 1993年第7期。  

——《法國對非洲“多黨民主”政策的沿革——兼論法非關系的發(fā)展前景》,《西亞非洲》,1993年第5期。  

——《論密特朗時期法國對非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西亞非洲》, 1990年第1期。  

——《密特朗的非洲政策》,《國際問題研究》,1988年第4期。  

——《乍得:法國對非政策的一面鏡子》,《西亞非洲》, 1988年第1期。  

——《乍得與利比亞邊界爭端的由來及其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1987年第12期。  

——《乍得與利比亞沖突使法國面臨抉擇》,《世界經濟與政治》,1987年第7期。  

——《論法國對非“合作”政策產生的背景》,《西亞非洲》,1987年第3期。  

——《戴高樂與法屬非洲殖民地》,《西亞非洲》,1984年第5期。  

l  非洲經濟:  

——《非洲在經濟全球化中的風險和出路》,《亞非發(fā)展研究》,2001年第10期。  

——《非洲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和角色》,《亞非動態(tài)》,2001年第2期。  

——《貝寧農業(yè)》(農業(yè)部委托項目,合作項目),載陳宗德、姚桂梅主編:《非洲各國農業(yè)概況》第2卷,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9月。  

——《非洲法郎貶值效果評估》,《西亞非洲》,1995年第3期。  

——《非郎貶值原因及其后果評估》,《中國與非洲》, 1994年第6期。  

——《幾內亞經濟結構調整及其效果評估》,《西亞非洲》,1994年第1期。  

——《法郎區(qū)機制對非洲成員國經濟發(fā)展的作用》,《西亞非洲》,1991年第3期。  

——《法郎匯率貶值對法郎區(qū)非洲成員國經濟的影響——兼論貶值效應理論在法郎區(qū)經濟實踐中偏差》,《西亞非洲》,1991年第1期。  

——《法郎區(qū)剖析》,《世界經濟》,1988年第10期。  

——《法郎匯率貶值原因分析》,《世界經濟》,1994年第8期。  

l  非洲宗教、哲學、文化思想:  

——《非洲群體意識的內涵及其表現(xiàn)形式》,《西亞非洲》,2009年第7期。  

——《傳統(tǒng)宗教在非洲信仰體系中的地位》,《西亞非洲》,2009年第3期。  

——《非洲民族主義先驅阿弗里卡納斯·霍頓》,《西亞非洲》,2008年第5期。  

——《反黑人種族主義思潮形成過程辨析》,《西亞非洲》,2008年,第1期。  

——《基督教、伊斯蘭教對非洲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愛德華·布萊登宗教思想透視》,《西亞非洲》,2007年第5期。  

——《愛德華·布萊登的種族理論》,《西亞非洲》,2006年第7期。  

——《愛德華·布萊登論非洲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西亞非洲》,2006年第3期。  

——《弗羅貝紐斯的非洲學觀點與桑戈爾黑人精神學說》,《西亞非洲》,2005年第5期。  

——《非洲傳統(tǒng)時間觀念》,《西亞非洲》,2004年第6期。  

——《泛非主義思潮和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載楊光主編:《2002年中東非洲發(fā)展報告》,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泛非運動的理論脈絡和發(fā)展軌跡》,載楊光主編:《2002年中東非洲發(fā)展報告》,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非洲中心主義——謝克·安塔·迪奧普的歷史哲學》,《西亞非洲》,2002年第5期。  

——《非洲文化哲學的分支——“智慧哲學”解析》,《西亞非洲》,2002年第3期。  

——《非洲發(fā)展問題的文化反思——兼論文化與發(fā)展的關系》,《西亞非洲》,2001年第5期。  

——《非洲“人種哲學”研究的先驅者——卡加梅哲學思想解讀》,《西亞非洲》,2001年第4期。  

——《論黑人傳統(tǒng)精神產生的歷史氛圍》,《西亞非洲》,1994年第3期。  

——《黑非洲哲學思想經緯》,《西亞非洲》,1990年第3期。  

——《桑戈爾思想的理論與實踐》,《世界經濟與政治》,1988年第11期。  

——《唐普爾的“班圖哲學”及其對非洲哲學研究的影響》,《西亞非洲》,1988年第6期。  

   

※研究報告(不含要報、專報)  

——《中國如何處理與其他大國在非洲的關系》,1萬字,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委托課題,2018年9月2日提交。  

——《關于重新評價非洲政治民主化問題的建議》,1萬字,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委托課題,2018年8月29日提交。  

——《非洲地緣政治格局的新變化與中國的應對之策》,1萬字,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委托課題,2017年9月23日提交。  

——《中國在非洲利益維護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策略》,1萬字,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委托課題,2017年9月5日提交。  

——《中國對非洲戰(zhàn)略運籌研究》,0.5萬字,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委托課題,2016年提交。  

——《非洲形勢變化對中非關系負面影響分析》,0.5萬字,2016年9月20日提交。  

——外交部非洲司委托課題(2011年)《中國與西方國家對非援助比較及我國援外(援非)國際戰(zhàn)略》,載外交部非洲司編:《中非聯(lián)合研究交流計劃2011年課題研究報告選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中國的非洲研究述要》(學術綜述),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編:《中國的中東非洲研究(1949-2010)》,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年。  

——商務部西亞非洲司委托課題(2010年)《中國對非經貿合作5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15)。  

——商務部援外司委托課題(2010年)《中國援外國際戰(zhàn)略問題研究》。  

——中非發(fā)展基金委托課題(2009年)《國際對非經貿合作比較研究》。  

——國家開發(fā)銀行委托課題(2008年,張宏明、姚桂梅研究員聯(lián)合主持):《非洲地區(qū)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包括39個國別研究報告,5個次區(qū)域研究報告,1個非洲大陸研究總報告(合計140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課題(2008年):《如何應對非洲民主化對中非關系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與美國公誼服務委員會赴贊比亞、南非實地調研考察報告》(張宏明、陳玉來合作完成),2008年2月提交。  

——中國進出口銀行委托課題(2007年):《非洲經濟形勢年度報告》。  

——《非洲研究在中國》,2007年11月發(fā)表在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網站。  

——《關于我國發(fā)展與非洲關系的若干思考和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2006年第13期。  

——《關于中國增加對非援助及發(fā)揮援助綜合效應的幾點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2006年9月。  

——外交部非洲司委托課題(2005年)《非洲多黨制的發(fā)展、對中非關系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  

——《國際關系中的文化作用與中國的對策》,載《21世紀初中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對策問題》,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3年1月。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所方位圖
版權所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